想靠DeepSeek搞钱,小心被“割韭菜”!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火了,想不想用DeepSeek“短期变现”“搞大钱”?如今,类似概念的网络课程已在网络平台出现,更有主播号称不懂DeepSeek就是“新文盲”。你是不是也被这样的话术说得心里痒痒,甚至已经掏钱买了课、报了班?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卖课热潮背后隐藏着诸多利用技术焦虑“围剿”消费者的陷阱,消费者愿意为知识付费,却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乱象:网售培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全网首发”“东方神秘力量”“使用指令大合集”“DeepSeek搞钱教程……记者尝试在多个网络平台上,输入与DeepSeek相关的关键词后,各种各样的课程扑面而来,而标价则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

记者发现,不少低价课程其实是靠“复制粘贴”公开资料炮制而成的。记者尝试购买了一份标价9.88元的“DeepSeek全套资料”课程,卖家声称含视频教程、指令文档、大模型等,而且“持续更新”。但最终收到的网盘资料里大多是下载软件、注册账号等基础操作内容,而所谓的“技巧大全”在官方网站上也能免费查询。某网帖评论中,有网友表示,一份课程的标题是DeepSeek,内容却是另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的指令技巧,如此挂羊头卖狗肉让人啼笑皆非。

除了低价课程的粗制滥造,标价较高的“私教班”“特训营”等课程更是“套路满满”。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鼓吹利用DeepSeek能够迅速变现,诸如可以利用DeepSeek来投资炒股、自媒体变现、电商获客等。某电商平台上,一门标价199元的相关课程已售出100多件;某知识付费平台,一个涉DeepSeek的社群的付费用户超过8000人。

然而,几乎同一时间,这些号称能迅速“搞钱”的课程频频也在被消费者指出“货不对板”“张冠李戴”“夸大其词”。例如,某售卖DeepSeek短视频速成班的直播间内,不少消费者投诉“都是骗人的,我买了什么用都没有”“没用的,不会带来变现”,还有消费者指出讲师只是“一直照着电脑的话术讲”。

直播平台上有很多推销DeepSeek相关课程的主播。

套路:制造焦虑,“连环套”诱导消费

“感觉网上那么多人靠DeepSeek在搞钱,心里痒痒的。”李女士说,春节期间,她就经常刷到“用DeepSeek轻松月入上万”的笔记,心动之下购买了一份39.9元的“爆文写作课”保姆级教程。可付款后才发现,这所谓的教程不过是东拼西凑的公开资料,毫无价值可言。

“我是在看直播的时候,觉得能学点新技能也挺好的。”在长沙做生意的赖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直播间内,主播大声疾呼“所有老板必须学会DeepSeek,不会用AI获客的老板就像文盲!”此类话术,让他觉得自己的新技术太缺乏了,直接刺激了他,最后消费499元报了私教课后,现在只上了几次便放弃了。“讲师东拉西扯些没用的东西,简直是浪费时间。”赖先生如是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直播间内的主播时不时放出一批“往期学员”的变现截图,还给自己的讲师打造各种光环,比如某卖课机构在推销时声称,其DeepSeek团队讲师拥有“直播带货盈利400W+”“4年AI知识分享”“带领上万名学员拿到结果”等。

此外,卖课机构还惯用饥饿营销的手段,营造“名额有限”的假象。在记者观看的一场直播中,讲师声称只有30个课程名额,在两分钟倒计时结束后即关闭售卖,然而在直播结束后,“已经没有名额”的课程仍然可以购买。

提醒:莫让“求知之心”变成“被割之痛”

不难发现,DeepSeek课程之所以热卖,本质上是贩卖“AI焦虑”的再次上演。业内人士称,此前元宇宙、ChatGPT等概念大火时,也出现过类似的AI网络课程热潮。可是,网络课程作为虚拟服务,监管难度大,消费者体验不佳甚至被骗后,往往投诉无门,且课程一经售出难以回溯,容易引发纠纷。

很多人想着靠新技术去搞钱,不料却被“割了韭菜”。究其原因,一方面,监管滞后和缺位、平台审核机制不足、授课资质要求不明确等,都为“问题课程”提供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不法分子钻了监管漏洞和平台的“空子”,也着实可恨。

规范网络知识付费,首先应当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的指导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评价和信用机制,同时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网络平台方也应肩负起重要责任,对卖课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新兴的AI培训课程,消费者务必要擦亮双眼,保持理性的学习态度,不要盲目跟风购买网课,警惕宣称“无脑赚钱”“日入过万”的课程,莫让“求知之心”变成“被割之痛”。

【作者:孙占锋】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DeepSeek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