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炖甲鱼叩开香港市场 长沙妹子李单计划在日本、新加坡开店,推动湘菜“出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在2025“港洽周”的长沙在港湘友联谊会上,湘籍创业者李单的故事备受瞩目。这位长沙妹子以一道“清炖甲鱼”叩开香港市场大门,还计划在日本、新加坡开店,推动湘菜“出海”。历经商海拼搏,如今她带着满腔桑梓情返乡,规划投资建设2500亩现代农业基地。近日,李单在长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新时代湘商的奋斗故事。
出湘:勇闯香港,打造高端湘菜标杆
李单的店位于香港湾仔骆克道,名为湘舍壹号。8个包厢、800平方米的店面虽然不大,却是第一家进军香港的高端湘菜餐厅。2023年开业后,湘舍壹号直接成为香港高端湘菜的新标杆,香港媒体《东方日报》对它进行了专题报道。
征服香港食客挑剔味蕾的,首先是一道家族传承菜“清炖湘舍甲鱼”——选用自家围湖散养三年以上吃小鱼小虾长大的甲鱼,只用盐、胡椒粉和矿泉水炖煮,凭借40年传承的秘制工艺,汤汁乳白,香醇鲜美。
“2023年考察香港时,我跑遍了所有湘菜馆,发现菜单上的招牌特色大部分还是辣椒炒肉和剁椒鱼头,食客评价‘适合下饭,但不够宴请’。”李单说,我们要打破大众认知里湘菜低端、重油、重盐、重辣的刻板印象,让世界再次爱上健康湘菜。
在香港站稳脚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人才出海、语言障碍、劳工制度差异、食材运输难题接踵而至。“香港食客习惯一道菜换一次骨碟,我们就定制专属服务流程;他们对食材挑剔,我们就用高铁运输湖南樟树港辣椒、大围山黑山羊,申请到活甲鱼进入香港的许可。”李单介绍,团队按照当地食客的喜好,对菜单上30%的菜品进行了调整和定制。新研发的融合菜“江鳗烧花胶”——用湘菜做法烹制粤菜食材,微辣中透着醇厚,成为香港食客的新宠。
回溯往昔,李单与湘菜的故事早已写就一幅跨越二十年的奋斗长卷。生于浏阳官渡镇的李单,与湘菜结缘,源于姑妈在长沙经营的历经40年经久不衰的良友水鱼城。这份烟火气,在她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2005年,怀揣对湘菜的热爱,李单与先生从北京开启了创业之路。
回归:反哺家乡,构建全链条供应链
当湘菜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时,李单将目光投向家乡浏阳。2025年,她成立“湘舍农业公司”,在官渡镇租下2000亩林地与500亩农田,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应链。“我们门店90%食材来自湖南,我想让优质食材从家乡直达高端餐桌,让乡亲们分享产业红利。”
她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免费向困难农户和残疾人提供鸡苗、技术指导与防疫服务,承诺保价回收成品。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养300只“湘舍桂花鸡”,每月可增收2000余元。“这些鸡吃桂花、杨梅长大,运动量足,肉质自带清香。”李单一边翻开手机相册展示基地散养鸡一边自豪地说。
食材基地不仅是供应链,更是湘菜文化的“根脉”。李单介绍,构建优质原材料基地,这是产品品质和差异化的来源。“我们以供港食材的严苛标准,要求旗下所有门店。基地产能扩大后,考虑向其他餐饮企业供货。”
理想:放眼世界,让中国味道闪耀全球
如今,“湘舍壹号”在香港、北京、广州、深圳、太原已有6家店,年营业额过亿元。但李单的理想不止于此:“我的终极目标,是让‘高端湘菜’成为世界美食地图上的固定坐标。”下一步,她计划在日本、新加坡开店。
在她看来,湘菜“走出去”面临食材供应与人才出海两大核心难题,仅依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突破瓶颈。建议由政府统筹规划、行业协会协同推进,通过建立系统性解决方案,形成多方联动的发展格局,为湘菜国际化发展筑牢根基。
谈到湘商回归,她眼中泛起柔光:“20年前我从浏阳走出去,如今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不是衣锦还乡,而是想证明:家乡的山水不仅能养育游子,更能孕育世界级的产业。” 她未来计划将湖南的有机食材推向东南亚市场,“让世界知道,中国高端餐饮的供应链,有一片叫‘长沙’的沃土。”
暮色中的“湘舍壹号”,服务员正用粤语向食客介绍组庵豆腐的典故。玻璃幕墙外,香港的霓虹与湘江的波光仿佛在此刻重叠。这位湘妹子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破局者”到“筑梦人”的蜕变——她打破的,是地域与偏见的高墙;她筑起的,是文化与产业的桥梁。正如她常说的:“一人一生一道菜,湘菜出海不是终点,而是让世界重新发现中国味道的起点。”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