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坐上“过山车”!金饰品牌迎来罕见集中涨价潮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连日来,国际金价在高位区间持续波动,金价不确定性显著上升。10月30日,国内黄金价格为907.5元/克,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92元/克。
受金价波动影响,周大福、老庙黄金等多个金饰品牌近期宣布上调产品价格,金饰品牌迎来罕见集中涨价潮。记者走访线下门店发现,虽然黄金价格如坐上“过山车”一般涨涨跌跌,“一口价”金饰却颇受消费者欢迎。

金价大幅波动,“一口价”金饰更受青睐
10月20日,周大福珠宝集团确认即将涨价。集团表示,考虑到金价持续上涨对成本的影响,计划在10月底提高定价黄金产品的零售价格。
30日下午,记者来到周大福万家丽国际购物广场店,看到店内仅有一位消费者正在挑选金饰。“最近黄金价格波动得很厉害,来买金子的人没那么多了,预计到年底会多一些。”店员告诉记者。提及金饰涨价的消息,店员则表示,本轮涨价主要是针对门店内的“一口价”金饰,涨价幅度在12%左右。
所谓的“一口价”金饰,是指不按克重计算价格,而是按件售卖的金饰产品,通常会以吊坠、定制款的形式出售。
与周大福门店的冷清形成对比,同商场的中国黄金门店内人头攒动。柜台前,匡女士和陈女士正在仔细比对两个黄金吊坠手链。“这家买‘一口价’的黄金还能打8.8折,是我们逛下来价格比较合适的了。”匡女士说道,她选中了一款金莲花吊坠,搭配绿玛瑙珠,以折后1918元的价格成交。

记者看到,该门店柜台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一口价”金饰,从金莲花到貔貅,再到时尚新潮的小熊维尼,款式琳琅满目。店员告诉记者,自从金价上涨后,许多消费者都觉得买定价金饰更为划算一些。“我们店里还有绿玛瑙、翡翠、红玛瑙等多种串珠可供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搭配。”这些“一口价”黄金吊坠按照个头大小,价格从900元到2000元不等,深受消费者欢迎。
成本施压,金饰品牌密集上调零售价
今年以来,金价一路飙升。面对不断攀高的金价,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品牌除保留原有的“克重+工费”销售模式外,正加速提升“一口价”产品比例,以提升盈利能力。
除上文提到的周大福外,周生生、老铺黄金等品牌“一口价”黄金饰品相继确认提价。记者梳理发现,周生生在9月底已完成部分“一口价”黄金饰品调价,涨幅约10%。而老铺黄金则于10月26日再次上调价格,这将是该品牌今年内第三次涨价。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金饰品牌集中涨价的核心原因是黄金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成本压力倒逼终端调价,这也是行业近十年难遇的集中涨价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因溢价高、定价不透明而饱受争议的“一口价”金饰,在本轮金价暴涨中出现短期“倒挂”现象——因调价滞后,反而比“克重+工费”模式更具性价比。但随着各品牌提价政策陆续落地,这一阶段性优势正快速消失。
对于此次涨价的市场影响,行业专家指出,定价模式调整是品牌提升毛利、对冲金价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涨价后的市场接受度仍有待观察。同时建议消费者,购买金饰时可根据品牌实力选择:对品牌力较强的企业,可考虑“一口价”产品;对品牌力一般的企业,则更适合选择克重类产品。
投资勿跟风,理性配置是关键
金价的剧烈波动不仅影响消费市场,也搅动着投资领域。今年10月,国际金价曾连续20天累计上涨超10%,不少年轻人受此吸引“跟风”入局,通过购买金条、金饰或黄金ETF参与投资,期待金价继续攀高。然而,经历了连续上涨后,国际金价开启回撤,跌幅一度超5%,直至10月29日伦敦现货黄金才重回4000美元关口,不少投资者因此遭遇亏损。
“黄金2天亏了2万,真的哭晕了!”某社交平台上,网友娇娇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历。10月20日,她在招商银行黄金账户以947元/克的价格购入1010克黄金ETF,仅两天后,金价便跌至924元/克,累计亏损超2万元。“当时觉得金价好不容易降到千元内,赶紧下手了,没想到还会继续跌。”
娇娇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年轻人将黄金视为“兼具保值与情绪价值”的产品,熟练通过社交平台、品牌金店、银行APP收集金价信息,却因跟风购买、情绪性投资陷入亏损。
对此,专家郑重提醒,黄金属于大类资产,投资同样存在风险。尤其是品牌金饰,不仅溢价较高,且流动性差,盲目追涨很可能被长期套牢。“理性配置才是投资黄金的核心原则,投资者需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被短期行情左右,更不能将黄金投资等同于‘稳赚不赔’。”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