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农博会启幕!3个关键词带你解锁展会亮点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14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人声鼎沸,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这里正式启幕。作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综合展会,本届农博会汇聚3500余家参展企业、3万余种特色产品,为市民带来一场集味觉、视觉、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盛宴。记者逛遍8万平方米展厅后,用“土”“新”“潮”三大关键词,带你解锁展会亮点。
关键词1:“土”
天南地北土特产 湘味当家醉味蕾
“土”是农博会不变的底色,也是最动人的滋味。本届展会汇聚了全国16个省(市、区)及10余个国家的特色农产品,从洞庭湖畔到武陵山区,从雪域高原到南海之滨,从东南亚到非洲大陆,各类地道土特产集中亮相,让市民一站式尝遍全球风味。

湖南本土特产无疑是展会的“流量担当”。长沙形象馆的县域展区,长沙绿茶色泽鲜润,“浏阳好物”别具特色,宁乡灰汤贡鸭香气四溢,千龙湖翘嘴鱼肉质细嫩,引得不少市民驻足品鉴。“来长沙旅游正巧赶上农博会,这里的特产肯定正宗,特意赶早来囤货!”吉林游客蒋女士的手推车里已装满带给家人的长沙特产。
连续10多年参展的湖南瑶珍粮油有限公司创始人蒋珍凤,在现场热情推介自家产品:“我们1000亩水稻都种在原生态瑶山,山泉水灌溉,从种苗到储存物流都有完整生态管理体系,是真正的原生态有机大米,还拿过中部农博会金奖。”
省际交流馆同样亮点纷呈。天津小站稻、沙窝萝卜带着“津味”而来,吉林长白山人参、鲜食玉米尽显黑土地优势,新疆吐鲁番的葡萄、香梨、哈密瓜甜香四溢,西藏山南的高原农畜产品、四川冷吃牛肉、海南文昌鸡等,让市民不出长沙就能领略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
国际交流展区里,主宾国老挝、南非的展位前尤为热闹。“尝尝这树龄超300年的老挝古树普洱,有热带雨林野蜜甜、乌木沉香和野生菌香,能冲泡15次以上。”工作人员将一杯杯汤色金黄透亮的老树普洱递到市民手中,异域“土味”收获满满好评。
关键词2:“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 农业科技展实力
如果说“土”是农博会的根基,那么“新”就是其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本届农博会专设新质生产力展区,以“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引领未来”为主题,通过智慧监管、智慧生产、智慧产品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现湖南农业现代化的硬核实力。

“这机器人能给稻田除草?也太实用了!”智慧产品展区内,张先生正仔细询问水稻除草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我老家在益阳农村,家里种了几十亩水稻,有这机器,爸妈就不用顶着太阳下地了,效率还高。”工作人员一边播放演示视频一边介绍,这款浮水式水稻除草机器人采用双空气螺旋推进,浅吃水平底船结构,搭载导航系统、视觉系统和智能控制模块,通过除草链条实现高效自主水田除草。
智慧生产展区,中联智慧农业的展台前人气高涨。“我们的‘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智慧种植方案,能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参展代表指着大田作物智能决策系统介绍,去年在常德市白衣镇清化驿村的试验田,经农业专家实收测产,采用智慧农业技术种植的水稻,每亩节肥19.3%,优质稻增产10.4%,单产提升效果显著。“希望通过农博会,让更多农户和企业看到科技的力量,让智慧农业走进更广阔的农田。”
此外,潮汐渔的AI+设施渔业系统、润农科技的智慧猪场等技术成果,也让市民直观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魅力。从田间智能装备到餐桌上的研发新品,新质生产力正让传统农业焕发全新活力。
关键词3:“潮”
潮趣IP首次亮相 沉浸式体验玩出圈
打破传统农博会的刻板印象,本届农博会以“潮”破圈,首次发布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灵感的官方IP形象,让逛展成为一场潮趣十足的打卡之旅。

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以山水为创作原型的“农农”、以阳光为灵感设计的“啵啵”、源于云朵的“天天”和原型为土壤的“团团”,组成了独具匠心的“农博天团”吉祥物,为年度农业盛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温度。围绕IP形象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从环保购物袋、零钱包、抽纸巾到主题徽章,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意义,受到很多参展观众的喜爱。在互动打卡区,通过趣味问答、农业知识小游戏等形式,让市民在娱乐中了解农业文化,现场人气火爆。
除了IP潮玩,展会还打造了“可观、可玩、可购、可享”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津味厨房”现场用天津品牌农产品制作特色美食;湖南市州形象馆里,大厨现场烹制剁椒鱼头、栖凤渡鱼粉等经典湘菜,香气弥漫。“展会+直播”模式同步发力,网红达人穿梭各展区直播带货,让“展位变直播间,产品成爆款”,传统农博会摇身变成潮流聚集地。
本届农博会由红星实业集团联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共同主办,将持续至11月17日。无论是想淘地道土特产、看农业新科技,还是想打卡潮趣IP,这场农业盛会都值得你前来解锁。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