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湘味世界品 源头食材数湘阴

相链区块链

  陈焕明 彭柳 李倩

  樟树港辣椒、湘阴藠头、鹤龙湖蟹虾、杨林寨食用菌……今后,这些产自岳阳湘阴的农产品,有了一个共同的品牌——“湘阴好物”。11月14日,“湘阴好物”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湘阴整合全县优质农业资源打造的全域公共品牌,“湘阴好物”的启用,不仅标志着湘阴农产品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发展”的品牌化新阶段,更为消费者提供源头可溯、品质可靠的湘味精品食材,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新动能,推动湘阴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升级。

  湘阴的水土与产业,为“好物”筑牢根基

  湘阴有“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的天然禀赋,让这片土地拥有丰富的物产。蜿蜒的江湖岸线与万顷良田构成了湘阴农业发展的生态基底,也让这里成为“中国湘味开始的地方”。发布会上,湘阴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湘阴的水,是“舌尖上的洞庭”。全县遍布的湖泊湿地,让这里赢得“湖南水产第一县”的美誉,鹤龙湖的蟹虾每年到了上市季,都会吸引众多食客慕名而来。湘阴的土,是“风物里的故乡”。这片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孕育出的樟树港辣椒带着独特的鲜辣,三塘藠头脆爽开胃,精品稻米香气浓郁,这些都是刻在湘阴人记忆里的味道。

  近年来,湘阴县围绕“一镇一特”“一湘一品”持续发力,成功构建起樟树港辣椒、湘阴藠头、鹤龙湖蟹虾、杨林寨食用菌和精品粮油五大核心产业矩阵。目前,全县已有119个“两品一标”特色农产品,这些产业和产品,为“湘阴好物”品牌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樟树港辣椒为例,在“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下,文谊新村从曾经的贫困村变成如今的“亿元村”,截至今年10月,仅樟树港辣椒全产业链产值就达到7.6亿元。

  “湘阴好物”品牌,用标准与匠心守护品质

  “湘阴好物”并非简单的产品集合,而是湘阴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全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更是对全县农业产业的一次战略升级。品牌由湖南樟树港生态农业集团牵头运营,以生态农业为核心,以“中国湘味世界品 源头食材数湘阴”为口号,为消费者提供“安心之选”,目标是打造中国湘味精品食材的源头品牌。

  为了凸显品牌特色,“湘阴好物”还进行了LOGO标志和IP形象设计,其IP形象是“水娃娃”和“土宝宝”,“水娃娃”展现鱼鲜蟹肥的湖湘特色,“土宝宝”则传递菜香稻醇的田园风味,二者共同体现“水土养好物”的核心价值。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湘阴好物”在选品上有着严苛标准,首先是“地域锚定”,确保每款产品都源自湘阴独特水土,从源头保证地道与纯正;同时构建了“可溯源、可视频、必检测”三道可视化保障。“可溯源”让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透明,“可视频”能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关键生长与加工环节,“必检测”则确保每一批产品上市前都经过严格质量安全检测。

  更值得一提的是,“湘阴好物”自主研发的溯源系统,不仅能实现常规的“产品溯源”,还能做到“监管追责”。从生产主体到流通环节,再到销售终端,每个环节的责任都清晰明确,形成了有人执行、有人监管、有人跟踪的多维管理体系。

  线上线下联动,让“湘阴好物”走进千家万户

  经过严格筛选,首批共有30家企业的105款产品入选“湘阴好物”,涵盖蔬菜、水产、畜禽、粮油和调味品四大类别,其中既有樟树港辣椒、三塘藠头这样的地理标志产品,也有南湖干菜、长康粮油等地方特色好物。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湘阴好物”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品牌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销售网络。

  线上,依托微信小程序、湘阴好物App及社区团购平台,配建湘阴仓与长沙仓两大分拣物流中心,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线下,以长沙为枢纽,深入高端社区与核心商圈,今年计划开设7家品牌体验店与6家社区团购店,并进驻盒马、永辉等主流商超,携手徐记海鲜、华天酒店等高端餐饮伙伴,实现源头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极速直达。

  “湘阴好物,源于原生态的馈赠,成于高品质的守护,志于大市场的共赢。”湘阴县委书记刘世奇表示,湘阴县将持续打响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收益惠及广大群众,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乡村振兴强引擎。


【作者:陈焕明 彭柳 李倩】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