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6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标准,基本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长沙就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举行发布会。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介绍,自2021年湖南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和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坚持高位推动,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纳入省委深改委年度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进四项改革,中医药活力竞相迸发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正式启动了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自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纳入省委深改委年度重点任务。重点推进了四项改革: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市区均设立了中医药管理机构。

  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了一批中医药收费项目,提高部分中医药服务价格,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基本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深化中药管理创新改革。简化医院中药制剂备案流程,近3年完成医院中药制剂备案品种742个,发布中药制剂调剂品种139个。

  推动中医药评价体系改革。组织开展中医药评价体系研究,建立科研项目单独立项、科技成果单独评价机制,近三年中医药科研立项1815个,获各级科技奖励200多项,将中医药人才评选、职称晋升等实行单列。

  实施五大工程,中医药发展提质增速

  实施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推动“省级建高地、市级强服务、县级补短板、基层固网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建设7家市级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实现省市两级三甲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26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标准。

  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工程。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遴选培养“十四五”中医药领军人才10人、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人才200人。现拥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1人、长江学者1人。全省“西学中”学员达7000余人。

  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湖南省政府将中医药科技创新纳入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内容,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支持开展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已建设26个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打造中部地区中医药科技创新龙头。

  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组织开展“湘九味”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遴选26个中药品种纳入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培育目录,推动3个中药新药注册上市。

  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已建设77个省级及以上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28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打造了马王堆、橘井泉等湖湘中医特色文化地标。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7.89%。

  开展四项行动,中医药服务惠及民生

  开展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行动。195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基层中医药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达100%,中医药服务占比达29.66%。

  开展医疗服务中西协同行动。建设4家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5家省级旗舰医院和19个省级旗舰科室,开展了12项省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

  开展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在津巴布韦、阿联酋、巴基斯坦成立了3个海外中医药中心,推动湖湘中医药“组团出海”。

  开展中医药质量保障行动。建立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对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和质量等实行全要素、全流程监管。人民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益浓厚。

  李小松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关键问题,发挥湖南中医药资源大省特色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为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南智慧和力量。


【作者:傅容容】 【编辑:易隽】
关键词:中医药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