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治疗叫“好好吃饭”!中国营养学会康复营养分会在长沙成立,推动临床营养规范化发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吴靖)随着“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展开,临床营养走进人们的视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临床营养在疾病诊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促进我国康复营养学科发展,提升临床营养干预水平,4月12日,中国营养学会康复营养分会在长沙成立,同时举办第一届康复营养学术会议,会议聚焦“推动康复营养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共商康复营养规范化发展大计。
“在治病过程中,没想到吃这么重要”
3个月内2次发作胰腺炎,血脂超过正常值100倍……39岁的长沙市民汤女士健康亮起了红灯。近日,她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重管理联合门诊就诊。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营养师蔡华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及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后表示,饮食结构不合理、养育三个孩子身心压力大,都是导致汤女士健康出问题的因素,便为她制定了科学饮食方案。
32岁的刘女士年纪轻轻却已经患糖尿病8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糖尿病肾病,同时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等疾病,还曾因急性胰腺炎紧急住院,做过胆囊切除手术。“天天要吃一大把药,身体却感觉越来越差,快要绝望了。”偶然的机会,刘女士找到了蔡华。蔡华了解到刘女士的饮食习惯非常不科学,不仅喜欢吃米饭等主食,还喜好油重的食物和腌菜,很少摄入高蛋白的食物,为其制定了调整方案,控制血糖,增加优质蛋白,减轻肾脏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女士的血糖得到了控制,体重两周减轻了2公斤,睡眠质量提高,整个人都有精气神了,“在治病过程中,没想到吃这么重要,我真是找对了医生。”刘女士表示。
蔡华表示,临床营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与营养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营养治疗是疾病综合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恢复机体组织细胞功能、改善临床结局、提高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临床营养科在各地发展很不均衡、不规范。现在,国家正在推动临床营养科同质化和标准化建设。
多个病种临床路径纳入了营养治疗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底发布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中,有21个病种临床路径纳入了营养治疗。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肖亚洲表示,营养治疗已从辅助手段升级为疾病管理的核心策略,针对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营养支持需兼顾个体化的需求,既要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规范的营养治疗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还能有效节约医疗支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湖南省人民医院一直高度重视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肖亚洲介绍,医院临床营养科可完成营养筛查、评估、诊断、治疗、监测一体化流程,也可在省人民医院三个院区同步开展营养会诊,全力满足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患者、肿瘤及病危病重等高营养风险群体的营养诊疗需求。目前,全院24小时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率超97%,会诊病人营养评估率达100%。
康复营养分会成立后,将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康复营养学科发展,提升临床营养干预水平,4月12日,中国营养学会康复营养分会在长沙成立,同时举办第一届康复营养学术会议,聚焦“推动康复营养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营养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商康复营养规范化发展大计。
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营养学会康复营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6名、委员90名,湖南省人民医院当选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蔡华担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此外,湖南省人民医院获得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实践教学基地授牌,将为临床营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
本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开设主论坛和“慢性病康复营养管理”“神经康复与营养管理”分论坛,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围绕康复营养相关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同步举办康复营养实践案例分享演讲比赛,24支队伍开展激烈角逐,以赛促学,有力促进了业内经验交流。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超3.1亿,慢性病患病率在78%以上,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至50%,但规范化的营养治疗尚未得到充分开展。《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临床营养行动”,要求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评价、诊断和治疗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国营养学会康复营养分会成立后,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等技术规范;聚焦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营养干预研究;构建“院校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实践”全链条培养体系,加强专科营养师队伍建设,助力我国康复营养事业迈向新高度。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