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4月进入高发季!医生:做好这几件事,让孩子离它远一点!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邵利辉)“医生,快来看看,宝宝手上、脚上长满了疱疹,嘴里也是,饭都吃不了,这是怎么回事?”今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儿科门诊,一位家长带着3岁的宝宝焦急地问医生。记者从该院获悉,近期许多小宝贝突然出现发热,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处出现疱疹或溃疡。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邹登提醒,进入4月,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时段,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春夏季(4月至7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期
邹登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EV71型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以手、足、口等部位疱疹或皮疹为典型症状,全年均可发病,春夏季(4月至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咳嗽的飞沫)。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
粪—口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可能因不同病毒表型重复感染。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10天,多为3至5天。“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热(38℃左右)、咳嗽、流涕、打喷嚏、食欲不振、咽喉痛等,跟感冒症状类似,因而很容易被误诊!”邹登说。
随着病程进展,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出现: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手掌、脚掌、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不痛不痒。
“患上手足口病,普通患者7至10天就会自愈,无需担忧。”邹登说,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导致感染扩散;尽量给孩子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或软食(如粥、酸奶),不要给孩子吃酸性、辛辣食物,多饮水;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警惕重症信号。一旦孩子出现重症信号,如持续高热(39℃以上)、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肢体抖动、呕吐等,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长沙市第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殷陶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会儿童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共用毛巾、餐具;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淡盐水或温水漱口;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及其用品。
保持家庭和环境卫生: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家中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干燥;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场所玩耍。
加强食品卫生:选择到正规的超市和市场购买食品;确保食材新鲜、干净,仔细清洗水果和蔬菜后再食用;教育孩子不要吃没有包装的即食食品,如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摊食物。
提高孩子免疫力: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增强体质。
及时接种疫苗: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及时接种。
隔离管理: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通常2周),避免接触其他儿童;托幼机构发现病例需及时报告,加强晨检。
小贴士:避开手足口病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手足口病只传染儿童。
真相:成人可能携带病毒但不发病,需注意自身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
误区二:手足口病感染一次就终身免疫。
真相:病毒表型多,可能多次感染。
误区三:疱疹需要挑破或涂药膏。
真相:疱疹可自行消退,切勿挑破,以防感染。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