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有了微创介入技术助力抗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钰瑶 秦璐)最新发布的2024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湖南男性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口腔癌,女性发病前五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记者今日从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了解到,该院聚焦原发性肝癌防治,采用三级防控与微创介入技术助力患者抗癌。
72岁的肝癌患者黎先生(化名),2024年9月被确诊为肝癌。医生依据其身体状况及肿瘤特点,为其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然而,2025年2月复查时,CT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其肝脏右侧肿瘤已增大至6.8厘米×7厘米×5.5厘米,接近一个小西瓜大小,且已侵犯胆管和血管。面对传统手术风险高、放化疗效果有限等难题,黎先生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就诊于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岳勇教授。
李岳勇教授及介入团队经评估,决定为黎先生施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过程中,李岳勇通过股动脉穿刺,将细如发丝的导管置入,在DSA影像引导下,精准定位肿瘤供血动脉。他形象地比喻道:“这就像给肿瘤实施精准‘断粮’,把载有化疗药物的碘油乳剂注入肿瘤血管,再用明胶海绵颗粒彻底封堵血管通道。”术后造影显示,患者原本扭曲紊乱的肿瘤血管网络被完全阻断,病灶的血供消失。该技术通过阻断肿瘤血供与局部化疗的双重作用,使癌细胞在“饥饿”与药物作用下坏死,成功遏制了肿瘤进展。
李岳勇介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创口极小,仅针眼大小,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精准度高,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是全身给药浓度的400倍,大大降低了副作用;可协同治疗,为后续手术、消融等治疗创造机会。中晚期肝癌不等于绝望,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有机会获得根治性治疗。目前,黎先生恢复情况良好,正在接受个体化综合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指来自肝脏自身的恶性肿瘤,当前大多数患者的肝癌为原发性肝癌。李岳勇表示,早期肝癌隐匿性强,但身体仍会释放蛛丝马迹,人们需留意三大警示信号:一是持续性钝痛,即上腹部隐痛或胀痛且随病情加重愈发明显;
二是消化异常,表现为食欲骤降、恶心腹胀,晚期可能出现黄疸、腹水;三是全身消耗,如不明原因消瘦、乏力、低热。
若出现呕血、黑便或突发剧烈腹痛,要警惕肝癌破裂或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同时,有肝癌家族史者、慢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以及40岁以上男性等高危人群,更应高度重视肝癌的预防和筛查,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采用三级防控,应对“肝炎—肝硬化—肝癌”:一级防控聚焦源头预防,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如发苦的坚果、长久使用老旧菜板)及控制饮酒;二级防控强调慢性肝病患者需定期进行肝脏专科检查,并规范抗病毒治疗以阻断病情进展;三级防控则针对术后患者,通过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手段降低复发风险,实现全链条防控。
三级防控在降低疾病发病风险方面成效显著,而在肝癌治疗领域,介入治疗新技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则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生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