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3小时全身起疱发热,这种暑期"快乐后遗症"正偷袭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王宋明)前几天,11岁的长沙男孩默默(化名)去青岛游玩,三个小时的快乐时光过后,他的皮肤微微泛红。当晚,原本轻微泛红的肌肤开始发烫、刺痛,红斑开始蔓延,小水疱密密麻麻地冒了出来。几天后,当母亲张女士带着他赶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时,孩子全身已大面积潮红,水疱连成片状,还伴随着发热症状,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常静详细询问事情经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诊断为“日晒伤”,默默在皮肤科门诊经过几天的治疗,全身情况明显好转。
儿童时期严重晒伤,致癌风险增加50%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晒黑、晒红只是暂时的“小问题”,但医学数据和临床案例都在敲响警钟,儿童防晒关乎的是长远健康。常静解释,儿童的皮肤如同未设防的城堡,角质层厚度仅为成人的1/3,作为皮肤第一道屏障的角质层,其反射和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远不如成人。这意味着,同样的日晒时长,孩子皮肤受到的损伤可能是成人的数倍。
更值得警惕的是,晒伤带来的伤害并非仅限于当下。短期可能出现红斑、水疱、感染等急性反应;长期来看,反复日晒会导致黑色素沉积,让皮肤提前进入“老化模式”,出现干燥、细纹等问题。早有研究证实,儿童时期的严重晒伤经历,会使成年后罹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50%以上。
防晒霜优先物理防晒剂
暑期出行,如何让孩子既能拥抱阳光,又能远离伤害?常静给出了一套“组合拳”式的防晒方案,家长们可根据场景灵活运用:
1.时间规避: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紫外线“杀伤力”最强的时段,此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可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开阳光直射的“尖峰时刻”。
2.物理防护优先:宽边遮阳帽要能盖住额头、耳廓和后颈,相当于给头部加了“防晒盾”;透气的浅色防晒衣不仅能阻挡紫外线,还能通过反射阳光降低体表温度;对学龄儿童来说,防紫外线墨镜能保护脆弱的眼周肌肤和视网膜;而一把合格的防晒伞,伞面UPF值需达到50+,才能真正做到“伞下无死角”。
3.防晒霜巧选用: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防晒霜,认准“无泪配方”“低致敏性”标识,成分上优先含氧化锌、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剂,减少化学物质对娇嫩肌肤的刺激。使用前务必做“过敏测试”:在孩子手臂内侧或耳后涂少量,观察30分钟无红肿、瘙痒再全脸使用。涂抹时间要赶在出门前15至30分钟,让防晒成分形成保护膜;每2小时补涂一次,出汗多或玩水后更要及时补涂,别让防晒“防线”出现漏洞。
晒伤处理莫要拖延
万一孩子不慎晒伤,家长该如何应对?常静医师提醒,不同程度的晒伤处理方式大不相同:
轻度晒伤仅局部皮肤轻微发红、发烫时,可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凉毛巾(而非冰块)轻柔冷敷降温,随后涂抹儿童专用保湿乳液,避免摩擦患处,通常1至2天即可缓解。
中重度晒伤若出现大面积红斑、肿胀,甚至水疱、剧烈瘙痒,或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就医。像默默这样的案例,正是因为初期未及时规范治疗,导致症状加重,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痛苦,也延长了恢复周期。
暑期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好时节,阳光、沙滩、草地本该是成长的快乐时光。但只有把防晒当成出行的“必备功课”,才能让这份快乐不被晒伤的疼痛打断。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