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跨国生命连线,长沙医护救援老人温暖海外游子心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黄诗琴)凌晨三点的长沙,雨花区跳马镇黄兴医院急诊值班室的宁静被一通越洋来电“惊醒”。电话那头,远在德国的吴女士声音颤抖,诉说着父母在家摔倒的紧急情况。此刻,位于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正值傍晚,而凌晨长沙的黑夜中,83岁的吴爹爹已意识模糊……急促的忙音未落,救护车已冲破浓重夜色,载着医护人员与生命监护设备在乡间小路疾驰,一场跨越时差的生命救援,在星夜中紧急展开。

  得益于争分夺秒的抢救和精准救治,吴爹爹已转危为安。今日,记者从黄兴医院了解到,旅居德国的吴女士夫妇从杜塞尔多夫赶回,手捧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将这份跨越八千公里的心意亲手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字里行间凝结着这段跨越时差的生命守护故事。

吴女士夫妇(右五、右六)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医院供图

  星夜驰援,长沙医护组队穿越乡间小路

  时针拨回到7月2日凌晨三点,接到吴女士的越洋电话,医院立即启动跨国急救响应机制。在值班负责人李岚的协调下,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急救小组携带监护仪、氧气瓶等设备迅速出发。医护人员赶到两位老人家中,发现两位老人都摔倒在地上,83岁的爹爹已出现意识障碍、右下肢肿胀等症状,血氧饱和度降至93%。

  “我们立即启动了与湘雅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主治医师迅速协调救治方案。在排除骨折风险后,通过绿色通道将老人无缝转回黄兴医院继续治疗。这套高效运转的转诊体系,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视频连线,架起“临时家人”的暖心桥

  入院后,内科医护团队为老夫妇提供了全方位的照护。从日常订餐、翻身护理,到定期检查、用药指导。

  最牵挂的,是远在德国的子女。医护团队特意建了个微信群,每天早晚各发一次视频。视频里,吴女士夫妇总能看到父亲在护士搀扶下练习走路,母亲坐在床边吃着熟悉的长沙米粉。

  考虑到家属远在海外无法陪护,医护团队主动承担起“亲情桥梁”的角色。他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子女实时了解父母的治疗进展。无论是治疗方案的调整,还是老人身体状况的变化,医护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让他们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安心。

  跨越山海,比锦旗更重的是信任

  7月21日,吴女士夫妇来到了黄兴医院,手中握着锦旗。吴女士深吸一口气,轻轻展开信纸,用带着些许哽咽的声音朗读起感谢信。

  吴女士夫妇长期旅居德国。身居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心中最为深切的忧虑,莫过于远在家乡的年迈父母无人及时照拂。

  “在德国,我们习惯了精确到分钟的诊疗流程,却从未想过在故乡的医院,能享受到如此高效的服务。”吴女士感动地说,此次不仅父亲得到了精心的诊疗与看护,连母亲数月前因疏忽而未能及时确诊、一直被病痛困扰的隐匿性骨折,也被细心发现并妥善处理。

  护士为老人剪指甲时的轻柔,医生凌晨3点秒回微信的认真……这些细节让她深有感触:“这是一种植根于共同文化血脉之中的深切关怀。”

  面对家属的赞誉,内科医护团队坦言:“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能让远在海外的子女安心,便是最大的欣慰。”

  黄兴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兰川烨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作者:徐媛】 【编辑:肖彪】
关键词:黄兴医院 救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