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精密“焊接”患者胸膜,12345热线传递医患真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意方 汤雪)一封标注“表扬”的特殊工单,近日在长沙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简称12345热线)后台引发关注,一个叫彭剑(化名)的患者,向一支“敢啃硬骨头”的医护团队致谢。
“本以为这辈子就要在病床上挣扎了,没想到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三区,我重新迎来了呼吸自由!”就在本月,一场历时36天的生命攻坚战,不仅攻克了患者难治性气胸的医学难题,也让12345热线成为传递医患真情的“暖心桥梁”。
55岁的彭先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今年5月,他突发气胸后,辗转三家医院就诊,经历多次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持续漏气无法愈合。
“病床换了4张,管子插了30多天,人瘦了20斤……”就在家属几乎绝望时,朋友向他们建议,试试换家医院再治疗看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6月8日,家属带着彭剑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区就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胜岗带领团队,为这一难治性气胸的病例进行讨论。持续负压引流,两次自体血封堵术后,患者仍存在支气管胸膜瘘,传统手段已经失效。“必须打破常规!”疑难病例讨论会上,主治医师肖盼提出采用多西环素胸膜固定术,这种疗法就像用“生物胶水”焊接胸膜,需精准控制药物浓度和灌注速度,术后体位及疼痛管理尤为重要。
确定治疗方案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开启了“精密焊接工程”。首次灌注在6月24日,王春红护士长带领护士唐欣、曾海英等护理团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疼痛时,护理人员立即进行处理,并精心呵护、暖心安慰,每隔20分钟对患者调整一次体位,确保药物均匀覆盖胸膜。
第二次巩固在6月29日,主治医生肖盼蹲守床旁耐心倾听,观察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水柱波动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的提问,并时时安抚患者。
7月14日,当引流管顺利拔出的那一刻,看到患者监护仪上,平稳起伏的呼吸波形,所有人瞬间都热泪盈眶。
“能自由呼吸地感觉,就像重获新生!”为了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特意拨通了12345热线电话,他动情地说:“以前打热线都是对停车难、排队久提出建议,这次我希望它能够更好地传递医患暖流。”
临出院时,彭先生向医护人员不停地道谢。患者感恩的话语,温暖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一位日日夜夜守护在病人身边的医护人员。
“当12345热线传来表扬的信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鞭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胜岗感慨地说,每个“难治”的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一条生命;而医学的进步,正始于对“山穷水尽处”的永不放弃。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