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小伙:双手扎得了银针拿得了麦 | 我在中国学中医③

相链区块链

  双手扎得了银针拿得了麦|“我在中国学中医”专栏

  伊拉克小伙在长沙学完中医学新闻,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

  贾思德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刮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暘 摄

人物介绍

  贾思德,男,1997年出生,伊拉克人,阿语名字是萨贾德·海德尔·卡扎兹。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目前在中南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他说

  未来可能会当医生,但我的梦想是文化交流。2025年是中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中伊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周年,伊拉克已成为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我想把中国文化带到伊拉克甚至全世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我太激动啦!能参加这个大会……”7月29日,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贾思德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参会。记者当晚连线他时,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他颇带专业范地介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大会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国际青年交流活动,主题为‘一起为和平’……”

  “我在中国待了约10年,最美好的青春在中国度过。”贾思德去北京前,他到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拜访他的临床内科学老师湛韬博士,记者采访了他。

  邂逅中医

  “三根手指可知百病,比精密仪器更神奇”

  “记住,孕妇是不能进行针灸合谷穴的……”在中西医结合科治疗室,弥漫着缕缕艾草的清香,贾思德趁有机会,找老师来温习针法。只见他屏息凝神,将一枚细如发丝的银针缓缓刺入自己的合谷穴,皮肤微微凹陷,却不见丝毫血迹,湛韬老师在一旁提醒针灸的“禁忌证”。这个来自伊拉克的青年,8年前第一次在自己身上试针时,就惊呼:“针扎下去不流血,还能治病呢。”

  2003年,6岁的贾思德随家人迁往叙利亚。辗转十二载,18岁的他,随父母来到中国义乌,初次触摸到中医的“脉动”。“中国老百姓聊起中医及保健,就像聊天气一样。”这种文化基因的渗透让他感到震撼。“我要留在中国,了解中医文化的奥秘。”他悄然叩开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校门。

  “学中医,是同时攀登两座高峰。”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中医。为记住足三里、百会穴、关元穴等穴位,他在湛韬老师那里受到启发,创造性地给每个穴位用数字编上号。

  大二时的一个深夜,一场急救经历让他见证了中医的魔力。朋友腰椎剧烈疼痛、无法动弹,120救护车呼啸而来。有医生建议手术,而一位中医专家用三根手指把脉后,接着用针灸配合点穴,半小时过去,朋友竟能站立行走了。“三根手指可知百病,这简直比精密仪器更神奇。”

  感受幸福

  在湖南学医吃辣做主持,特别喜欢十八洞村

  疫情期间,贾思德回到伊拉克坚持在线学习。同时,通过伊中友好协会,在伊拉克做起了汉语教师。从临床医学留学生,到后来的外景主持、视频博主;从见证中国乡村巨变,到架起文化交流桥梁的“网红”,贾思德最喜欢的一句中国话便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贾思德不断地展示:说地道中国话,吃长沙臭豆腐、辣条等,收获不少粉丝。“早在2022年,我在快手就有20多万粉丝。”中国网友喜欢这个英俊的伊拉克小伙,外国网友则纷纷点赞他分享的中国故事。

  在长沙,他爱上了喝茶,学会研究中国茶文化,他了解湖南安化的黑茶,以及花茶、白茶。因为经常拍摄短视频,用直播介绍中国美食和文化,他的名气大增。如今,他又喜欢上读中国古诗词。“中国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

  “之前,我想念家乡,想念我爱的人,只会说‘I miss you’,现在可不同了……”贾思德满怀深情地朗诵起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不忘补充道:中医讲究药食同源,红豆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美容养颜等诸多作用。

  随着普通话越来越流利,贾思德从学校迎新晚会主持人“起步”,先后参加了湖南省大学生文艺汇演、国际学生中华诗词大赛。一个偶然的机会,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栏目组导演发现了他,邀请他担任栏目外景主持。他跟随节目组深入湖南乡村,探访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桃江“楠竹之乡”、岳阳汨罗等地,以外国人视角关注中国乡村振兴、解读中国脱贫密码。

  贾思德说:“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十八洞村,因为我希望伊拉克也能像十八洞村一样生机勃勃地发展,并坚持下来。”

  传播文化

  让“世界”来看真实的中国

  “过去十年,伊拉克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中国’,现在都是问‘怎样可以去中国’。”问题的转变,使贾思德更深地领悟到文化传播是多么重要。

  今年4月25日,他带领伊中友好协会相关人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地观摩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体验针刺艾灸、推拿整脊和耳穴压豆。一位代表团成员感慨道:“这感觉太奇妙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令人惊叹!”

  “为了解中国文化,利用假期我到过上海、浙江、广州、深圳、青岛、海口、三亚等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让“世界”来看真实的中国,他带着外国友人,打卡湖南卫视、芒果TV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里的实地绘画艺术展。

  “这个叫甲骨文,盛行于中国3000多年前的商朝,它和我们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有点像。”他一边解说,一边哼起了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3700多年……”

  如何将古老、瑰丽的中国文化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外国友人?又如何将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的璀璨文化呈现给中国?“让中国向世界开放,让世界向中国开放”,贾思德认为,中国政府早已运筹帷幄,尽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赏体验,但审美的共通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能让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就好比中医药文化这条长河,汇聚成一条美丽的文化带,已在世界各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贾思德说。

【作者:杨蔚然】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