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正当时,祛湿除寒要趁早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通讯员 魏雪乔 李美英 刘晶晶)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暑”去“秋”来,秋季养生已经开始。今天,让我们和中医专家一起来聊聊秋日养生的重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生胡维表示,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宜人的季节,也是养生的黄金时期。秋季燥字当先,秋季养生主要以滋阴润燥为主,所以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中医认为酸能敛阴,建议在饮食中配合一些酸性制品,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清心润燥的食物消除秋燥。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免疫力,秋季白天渐渐变短,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除饮食、运动、作息调节之外,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应用为秋季养生助力不少。

防暑除湿

夏秋交替,积攒了一夏的暑湿依然在体内残存,对于一些既往有基础病的患者来说,湿气会诱发或加重基础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湿气导致的关节疾病。关节疾病很多与体内湿重有关。湿气凝结在关节处,会导致颈肩腰腿疼痛。

今年夏天雨水充沛,外环境湿气重,体内的湿气难以发散,既往有颈肩腰腿痛的人群,病情会反复,症状会加重。体内湿气越重,腰腿痛的程度就越严重。与单纯的颈肩腰腿痛不同的是,体内湿气重的人在颈肩腰腿痛的同时,还会有“沉重”感,表现为迈不开腿、脚步沉重、脖子沉重等。去暑湿自然少不了灸疗,秋季灸疗可谓“雪中送炭”,可以温通经脉、驱寒除湿、改善血瘀气滞,关节疼痛等症状。

灸疗可选择艾条灸、雷火灸、督脉灸、火龙灸、施灸部位选择:大椎、天枢、腰俞、肾俞、太白穴等穴。

像罗先生,“因反复腰腿疼痛一月余加重一周”来诊,检查后发现舌淡苔白,脉沉,下肢凉,腰骶部疼痛,弯腰疼痛明显。提供治疗方案:按医嘱予督脉灸治疗,将患者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间的督脉作为施灸部位,7天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腰腿疼痛减轻,直腿抬高70º。

该病例通过督脉灸中医外治疗法,达到温阳散寒,补虚利湿的目的。秋季养生正当时,祛湿除寒要趁早。

润燥祛火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气候逐渐转为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机能正处于收敛的状态,秋季保健刮痧法,可使肺经旺盛,宣发肃降有序,更好地向全身输送、布散营养物质,保养体内的阴气不被燥气所伤,滋阴润燥,解郁散结,舒适过秋天。因此不少养生之士都会以刮痧来调理身体,既有利于调气行血,又能舒筋通络、驱邪排毒。

如吴女士,因失眠多梦伴头晕、心烦口苦来诊,检查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提供治疗方案为予虎符铜砭刮痧,百会、四神聪、大椎、大枢、足三里、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5次一疗程。

经过2次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改善、睡眠时间延长,秋季润燥去火一年都健康。

调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根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秋季这种干燥的天气非常容易伤害脾胃,一旦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如食欲下降、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等;同时也增加患糖尿病、干燥综合征以及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秋燥伤津,积极调养脾胃,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可维持机体健康。秋季养护脾胃中医有妙招:中药泡脚、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有助于健脾提高人体抗邪御病能力。

滋阴养肺

秋冬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滋阴养肺是此时养生秘诀。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而肺为“娇脏”,极易受燥邪所伤,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一系列症状。所以,秋季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袁先生因“咽干咳嗽咳痰伴右肩背部酸胀不适2周”来诊,检查发现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该患者燥邪侵犯肺部津液亏少而出现咳嗽,肩背部不适则因长期伏案工作肌肉劳损所致,按医嘱与穴位贴敷加扶阳罐给予疏邪利肺,去燥清肺。

治疗方案:选大椎、肩井、肺俞、天突、膏肓等穴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以温推温灸温刮手法操作;颈肩不适选肩井、肩髃、肩髎、肩前穴、肩后穴等通络止痛,可配合冰糖雪梨缓解肺热以养阴消火。

经治疗一周后咳嗽频率、痰液量减少,右肩背部已无酸胀不适症状。秋季养生,贵在滋阴养肺。

【作者:魏雪乔 李美英 刘晶晶】 【编辑:徐媛】
关键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