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案例提示:警惕家中老人“忘近事、迷熟路,算错账、性情变”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李昭 秦璐)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聚焦“早防早治,守护认知”。记者今日从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举办的相关科普宣讲与义诊活动中了解到三个真实案例,均揭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窗口的关键性。

长沙市中心医院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讲与义诊活动。 均为通讯员供图

  三个真实案例,提示多关注老人记忆力的变化

  第一个案例,忽视预警,王爷爷查出病情已是中期。82岁的王爷爷独居多年,家人将其健忘、寡言视为“自然衰老”。直到出现争吵、幻觉才就医,磁共振显示其海马体明显萎缩、脑沟增宽,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中期。此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王爷爷终日需专人看护,家庭负担沉重。

  第二个案例,早期综合干预,陈奶奶生活能自理。75岁的陈奶奶,察觉记忆力下降后主动就医,被确诊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医生发现她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缺乏运动、独居及听力障碍等多重风险,通过综合干预控糖调脂、开展认知训练、进行社交激活,5年来陈奶奶的认知状态稳定,生活能够自理。

  第三个案例,临床前期主动防御,5年后认知功能保持良好。68岁的刘先生,因家族中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病而主动进行筛查。虽认知量表正常,但影像学与生物标志物检测提示,他处于无症状临床前期。专科医生针对他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障碍及抑郁状态,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5年后随访,其认知功能保持良好。

神经内科专家在接受群众咨询。

  给予照护者支持,家属需掌握沟通技巧

  该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伟介绍,老年期痴呆有多种类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50%~70%。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脑部退行性疾病,即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主要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患者认知能力会持续下降,其中近记忆力减退尤为突出。不仅如此,患者还会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比如易怒、多疑,甚至产生幻觉,这些症状最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吞咽困难以及运动异常等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很大程度上由‘发现时机’决定。”陈伟提醒,当出现“忘近事、迷熟路、算错账、性情变”等信号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尽早就医。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振则提出“五早五防”策略。

  “五早”策略:早关注,对记忆衰退,尤其影响日常的近事遗忘,重复言行提高警惕;早察觉,注意计划能力下降(如不会做菜、算账困难)、时空混淆(迷路、不识日期);早辨别,重视语言障碍(词不达意、喃喃重复)、性格情绪反常(淡漠、多疑、易怒);早筛查,有家族史、高龄、心脑血管病及多重风险因素者定期进行专业认知评估;早诊断,一旦疑似为该病,尽早就医完善神经心理测评、血液标志物及脑影像(MRI/PET)检查。

  “五防”策略:防基础病,严格管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防脑力衰,终身学习(阅读、新技能)、参与认知训练(棋牌、音乐疗愈);防社交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维系亲友互动,对抗孤独;防体魄弱,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太极),提升脑血流;防饮食乱,采用“地中海饮食”法,多吃蔬果、深海鱼、坚果、橄榄油;限吃红肉及油炸食品。

  王振表示,对于已经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治疗与照护的目标是延缓衰退、守护尊严。先是药物干预以延缓认知衰退。其次,非药物疗法上,开展个性化认知康复训练、怀旧疗法、音乐刺激等,维持患者功能;营造支持性环境,进行居家安全改造,设置防跌倒、防走失标识,保持规律作息,耐心沟通以减少激越行为;给予照护者支持,家属需掌握沟通技巧,善用社会支持资源。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长沙市中心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