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的诉说:两代患者寻医,三代医者护航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9日讯(通讯员 雷春沙)近日,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普外四病区(乳甲外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图文并茂的一封感谢信。写信人柳女士既是医院的老患者,也是一位患者家属,她用文字记录下自己与母亲两代人在乳甲外科的就医经历,字里行间满是对“老中青”三代医护团队专业诊疗与暖心关怀的感激,也牵出了一段跨越5年的温暖医患情谊。感谢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她(他)们是照亮生命的光
——献给长沙市第一医院乳甲卫士们
5年前,我来长沙市第一医院乳甲外科,请蒋雅玲教授团队做了肿物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5年后复查预后非常好。我75岁高龄的母亲今年不幸罹患甲状腺肿瘤,我们家人商量,义无反顾地选择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乳甲外科。请蒋雅玲主任医护团队帮助母亲进行治疗甲状腺肿瘤。
我们救母心切,见到蒋主任只想赶快做手术,蒋主任轻声安抚我们不要焦急,并对母亲的结节进行检查。发现结节较大,当天请门诊B超室解小双医生仔细给母亲做了B超扫描,发现结节确实长得不好,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非常焦急,想请蒋主任直接帮母亲手术切除。但蒋主任为患者负责,还是给母亲先做穿刺,这时正值午休时间,且她和胡学丽医生刚下手术台,为了赶紧将穿刺病理送检,她俩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给我母亲做了穿刺手术。当得知病理结果确实不好,蒋主任立即请张斯琦医生将我母亲收治入院。因为母亲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老年基础疾病,且前不久刚做了室上心动过速消融手术,蒋主任马上会同其他科室医生综合会诊,科室护士长召集护士精心安排护理。
母亲是周三手术,当天早上6时30分在乳甲外科的长廊中,我遇到蒋雅玲主任,问她怎么来这么早,她告诉我,昨天下班后没回家,接着值晚班,今天早上第一台手术给我母亲做,早点过来安抚一下我母亲的情绪。
听到这,我脑袋闪现前天中午在护士站前遇到的一位长者。他正在向护士站打听蒋雅玲主任,护士问:“老伯,您找蒋主任有什么事吗?”老伯回答说:“我是她爸爸,有一个星期没见到她了,我来看看她。”回想此景,我禁不住红了眼圈,心想蒋主任也是血肉之躯啊,她需要用多么坚定的信念,才能做到为医忘我?为患者为医学她做出了奉献,家人为她的事业同样在奉献着。
在母亲住院期间,我观察到乳甲外科患者接连不断地入院,虽然医生、护士步伐匆匆,步履坚定,但身形的疲惫无法掩饰,即便如此他们对待每位患者和家属,依然是满眼的亲切和温存,仍然柔声细语地嘘寒问暖,叮嘱服药事项。记得有一次护士问我母亲:奶奶有吃东西吗?有下床走动吗?妈妈因为喉咙痛没有吃东西,因为没有力气就没有下床走动,担心护士老师批评,她就说吃了东西。护士看看我母亲的神色,笑盈盈地对我母亲说:“奶奶,您不要‘骗我哦’,您不吃东西,身体恢复很慢的,没吃东西就没力气走动,在床上躺久了双腿容易产生血栓,对肺部也不好……”
范先成主任是长沙市第一医院的知名专家,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临床一线。有一天范主任上午门诊刚结束,就来到母亲的病榻前,坐在床沿和母亲像老姐妹一样拉着家常,了解过往病史宽慰老人,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
虽然时隔5年,乳甲外科依然窗户明亮,地面洁净如新,清新儒雅的国画把科室长廊装点成艺术画廊,郁郁葱葱的各种绿植蓬勃生长,恰似患者康复后健康的身体。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乳甲外科把患者送的一面面大大的感谢锦旗,微缩成一张张小小的照片镶嵌在一幅小相框里,患者手写的感谢信也只是张贴在一面不显眼的墙上。在他们眼里,成绩属于过去,患者及家属的激励才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曾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乳甲外科蒋雅玲主任医护团队,切实践行了这一医学人文精神。不管外界风雨如何变化,他们本着不忘初心,履行“希波拉底”和“蓝丁格尔”誓言,尊重患者,敬畏生命,治疗患者,温暖患者。老中青三代医者结成勤勉努力的医疗团队,铸成了一道永恒的希望之光,照耀着患者生生不息的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柳女士 2025年9月于长沙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