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父亲捐肾救治48岁儿子,湘雅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高龄亲属供肾移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朱笔嵩)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为一名48岁O型血尿毒症患者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令人动容的是,捐献肾脏的是患者80岁高龄的A型血父亲。此次手术不仅跨越了ABO血型不相容与供体高龄的双重医学难题,更标志着湘雅医院在复杂肾移植领域已达国内领先水平,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救治带来新希望。
儿子生命告急之际 八旬父亲毅然捐肾
受体郑先生今年48岁,因长期高血压引发高血压肾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确诊后,他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透析治疗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与生活,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在医学评估中,肾移植被确定为延续其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
在亲属配型过程中,郑先生80岁的老父亲主动提出捐献肾脏。“只要能救儿子,我什么都愿意做。”老人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如山的父爱。这一决定让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也让整个医疗团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要在挽救儿子生命的同时,确保高龄供体的安全。
双重难关叠加 手术直面“高危区”
老人的捐肾决心坚定,但手术之路却布满荆棘,两大医学难题横亘在前。
第一道难关是ABO血型不相容。供体父亲为A型血,受体儿子为O型血,这种血型组合会使受体体内存在强大的抗A抗体。若直接移植,极易引发极为剧烈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这是器官移植领域公认的“高危区”,曾是许多移植手术的禁区。
第二道难关是供体高龄且身体状况复杂。80岁的老人8年前曾因外伤接受颈椎损伤手术,术后卧床一年才恢复有限活动,日常需借助轮椅出行。手术前3个月,老人还因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接受了腹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左侧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此外,老人还有近10年的高血压病史,需长期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病情。多重基础疾病与高龄因素叠加,不仅让供体手术风险陡增,也让移植肾的远期功能面临严峻考验。
多学科联合攻坚 精准方案破局
面对这例罕见的复杂病例,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组织器官移植、肾内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血管外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反复研讨手术方案。
针对ABO血型不相容这一核心难题,专家团队为郑先生定制了详尽的“脱敏”及免疫诱导治疗方案。通过术前应用利妥昔单抗等药物,结合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先进技术,精准清除其体内预存的抗A抗体,将移植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降至最低,为手术扫清了免疫学障碍。
对于高龄供体的安全保障,团队更是精益求精。术前,专家们对老人进行了心、肺、肝、肾及血管影像学等全方位的细致评估,最终综合判定其残留肾功能完全满足捐献要求,身体各项机能指标均处于可控范围。麻醉科主任王锷教授带领团队为老人量身定制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案。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成功应对术中过敏性休克等突发状况,为供体安全筑牢防线。
父子双双康复 仁术书写传奇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由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贺志军教授、副主任谢晋良教授坐镇指导,丁翔副主任医师领衔的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外科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父子俩同步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当血流开放的瞬间,父亲捐献的肾脏在郑先生体内即刻分泌出清澈的尿液——这一关键信号,标志着移植肾成功实现功能。
术后,在器官移植中心护士长张小琼带领的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郑先生恢复迅速,很快摆脱了依赖多年的透析治疗;高龄供体父亲也顺利康复,各项身体指标逐步恢复正常。目前,父子俩均已平安出院,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一场父爱的胜利,更是湘雅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与综合医疗实力的集中体现。从术前精准评估、方案定制,到术中精细操作、风险防控,再到术后精心护理,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与付出。
“这例手术的成功,证明只要经过严格科学的评估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即便面对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供体,以及ABO血型不相容等复杂情况,肾移植手术依然能够取得圆满结果。”贺志军教授表示,此次突破为国内复杂肾移植手术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更多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