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感唤醒”护理,为重症老人补上“特殊的生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黄凯荻)10月29日是重阳节。在湖南航天医院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清晰而有节奏,仿佛哼着为病人保驾护航的曲子。在等候探视时,记者听病人家属讲述温馨动人的故事。
为重症老人补上“特殊的生日”
重阳节前夕,75岁的王娭毑(患者均为化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这天恰逢生日,医护人员于是围在她床旁,轻声唱响生日歌。当时王娭毑还插着鼻饲管,但她用湿润的眼眶,回应着这份温暖。
而躺在重症监护室另外一床的文大叔,指尖轻轻在颤动,仿佛在感知着周围悄然酝酿的温馨。片刻后,“祝你生日快乐……”歌声柔缓响起,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热闹的人群,这场简单却满含心意的生日仪式,让重症医学科病房里,涌动起生命与爱心相拥的暖意。
谁也想不到,文大叔曾在生死线上挣扎。脓毒性休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不全、消耗性凝血病等多重致命病症,让他的生命体征急剧恶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艰难。而如今,经过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他的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感染指标持续回落。正是这份来之不易的病情好转,医护人员与家属商量后,在重症监护室里,为文大叔补上一场“特殊的生日”,用这份仪式感,为其康复注入更多力量。

用精湛医技为与死神“抢时间”
刚入院时,文大叔的病情已危重到极致,脓毒性休克如同无情的洪水,迅速“淹没”多个器官功能,生命随时可能“停摆”。
重症医学科团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场与死神的竞赛就此展开。团队争分夺秒,为患者建立起静脉-动脉的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生命支持系统,让“人工心肺”暂时接过患者衰竭的心肺工作。气管插管精准插入,为其打通稳定的呼吸通道;血液净化技术持续运转,帮助排出体内毒素,替代衰竭的肝肾功能;靶向抗感染药物准确输注,一步步击退肆虐的病菌……每一项操作都精准、高效,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松懈,用硬核技术为生命筑起“防护墙”。
“每一次抢救,都是一场多学科协作打的硬仗。”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尚平的话,道出了团队作战的核心。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判断病情、制定方案;护士24小时细致监测生命体征、执行治疗;呼吸治疗师优化呼吸支持参数;营养师根据病情调配专属营养制剂……各专业人员无缝配合,形成一张严密的生命守护网。“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尽100%的努力。”这不仅是赵尚平的信念,更是整个团队践行的诺言。

创新推出“五感唤醒”护理方案
在重症监护室,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守护生命的“利器”;而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则是融化患者恐惧的“冬日暖阳”。
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上插着气管插管、CVC导管等多条生命通路,既需要精准的医疗护理,更需要细致的温柔呵护。为此,重症医学科创新推出“五感唤醒”护理方案。
播放家人录制的叮嘱音频,用熟悉的声音唤醒他们的听觉记忆;医护人员每天俯身在床边轻声交流,用鼓励的话语给予其心理支撑;用温度适宜的水为他们泡手,让暖流触感传递到指尖;轻柔的抚触及气压治疗,慢慢唤醒他们的身体感知;按自然昼夜节律开、关灯,模拟正常的光照变化。这些细微的举动,像一缕缕春风,助力这些老年患者逐步恢复意识。
更让人动容的是,护理团队还推出了“每日陪伴”举措。责任护士会在每天下午陪伴患者,协助家属探视,不做任何治疗,只是聊聊天,听听患者与家属的心声。这种简单的陪伴,却能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每当病床上的老人因身体不适,或对病情感到焦虑时,护士会主动半蹲下身子,让视线与他们保持齐平,轻轻握住老人的手,再柔声安抚:“别担心!我们一直都在,您要是不舒服,随时跟我说。”这份尊重,让病房里十分温暖。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