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自贸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凌晴 匡春林
“长沙将乘着自贸试验区‘东风’,高扬对外开放的风帆!”
在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自贸试验区建设这一话题时,传递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引领城市的热切期盼与坚定信心。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如何结合实际,发挥自己的优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自贸区动态
新引进落地重大项目37个
投资总额820.62亿元
本月初,72家企业集中入驻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新年迎来开门红。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共79.98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自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以来,在省、市两级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长沙片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目前,新引进落地重大项目37个,投资总额达820.62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8个,还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于近期签约落地。全省投资规模最大单体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式启动,中非经贸促进创作合作示范园、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黄花综保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点平台项目均在顺利推进。
此外,长沙片区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长沙经开区区块已出台《推进国际人才港建设加快人才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长沙片区自贸人才政策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
代表委员热议
加快推进长沙片区“制度创新”
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红利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自正式揭牌以来,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按下发展“加速键”。
市政协委员邓向阳说,按照总体方案,长沙片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通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率先形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体系。“根据长沙片区的战略定位,长沙制造、长沙服务、长沙革新势必成为其‘制度创新’的发力重点。”
他建议,长沙制造业应建立新的产权保护和运行规则。如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一整套关乎知识产权申请、确权、质押、转让和交易流程体系。
“要把政务、金融、海关服务作为创新服务的重点。”他提出,加快建立“禁限进出口货物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措施、注销清算破产流程等。此外,还应借鉴并升华先行地区的试点经验,建立涉外经贸活动的行政与司法保护联动机制,形成可检验、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新经验。
“建议把制度红利充分用起来,和各地产业优势充分结合,设立协同改革先行区,更好地推广复制自贸区经验。”市人大代表罗跃建议进一步扩大享受制度红利的深度和广度。
他建议参照外地探索的差别化试验路径,启动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支撑等,支持其享受自贸试验区改革制度性成果,建立‘正向激励、逆向约束’的动态管理机制。”
部门声音
紧盯四大战略定位
高质高效推进长沙片区建设发展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将紧盯‘一基地(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一中心(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一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一极(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四大战略定位持续发力。”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伟介绍,下阶段将聚焦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扛牢省会责任、彰显省会担当,全面抓好落实,高质高效推进长沙片区建设发展。
一是聚焦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改革任务。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事项,盯住3个月、半年、一年、三年等时间节点,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按节点落实落地,形成更多创新案例。
二是聚焦机制保障,全面构建政策体系。密切对接省委编办,实时跟进片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相关工作。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长沙片区实施方案及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财税、土地、金融、产业、人才等支持政策。加快考核、统计、政务三大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健全“三体系一平台”工作体系。
三是聚焦项目建设,全面夯实自贸基础。抓紧政务服务中心和交通、5G 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紧盯三类“500强”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推动“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区一增长极”更高质量发展,用坚实的产业基础推动高水平开放。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