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丨“种子”在,希望就在

相链区块链

  沐刃

  时间最是无情,也过得飞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仙逝时省会民众自发沿十里长街深情呼唤、不忍离别的感人场景犹在眼前,眨眼已是将近半年。昨日,袁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长沙举行。在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下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相关视频一经传播便引发强烈共鸣,网友们纷纷刷屏留言直戳泪点,“您的叮嘱,我们永远不会忘!”“往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其实,袁老生前就如同一粒顽强的种子,自1971年从安江调到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以来,近半个世纪一直深深扎根湖湘,一心专注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并逐渐成就一番举世瞩目的伟业,让无数人告别饥饿。

  袁老的离去无疑令人痛惜,但是,他所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已如种子播撒在华夏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在后继者接续努力之下,这“东方魔稻”一直在不同的地方应时而播、茁壮生长,也不断传来捷报。

  袁老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像一粒粒种子,播撒于万千普通民众内心,时时催人奋进,激励人像他那样: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只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图享乐、只求奉献,一心想的都是如何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淡泊名利、朴实无华,哪怕“爱好自由,特长散漫”;还有从不懈怠的实干、坚持了一辈子的下田,因为他经常说,“成果只能从汗水中收获,必须下田实践,经历日晒雨淋”。

  虽然万般不舍,但是自然规律决定了,我们与袁老终有一别。不过,只要“种子”在,希望就在;他播下的每粒“种子”,他日定会收获新的希望。笔者相信,我们每个人通过努力,在各自岗位与人生里不断播种、耕耘,并取得新的丰收,或许就是对袁老最好的告慰。


【作者:沐刃】 【编辑:易隽】
关键词:袁隆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