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化作种子,长眠于大地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11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在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袁隆平的这句名言被镌刻在其遗像背后的巨石上。15日,无数次把种子安放进大地的袁老,化作种子长眠于他钟爱的大地,他播撒的“种子”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在当日上午举行的“追忆千里稻香 致敬不朽丰碑”袁隆平院士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上,亲友和生前同事、学生、家乡代表等前来送别,表达深深的思念。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出席仪式。

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院士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唐人万寿园举行。图片均由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追 思

  孙辈的名字里寄托着他的美好愿望

  15日上午8时多,唐人万寿园已经聚集了前来送别的人群,袁隆平生前喜欢的乐曲《我和我的祖国》正循环播放。仪式现场铺的地毯颜色,宛如金秋的稻田。

  9时多,追思会正式开始。在稻穗环绕、蝴蝶纷飞的星空背景下,前来送别的人们,回顾了袁隆平守望稻田的一生,一起感受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我们一定继承您的遗志,发掘好、传承好、弘扬好袁隆平精神,加快发展杂交水稻事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追思会上,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深情地说。

  “我来自辽宁丹东,从小在农村长大,农学专业成为自己的第一选择。2019年9月,袁爷爷来到湖南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典礼现场,赠与我们八字箴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更坚定了我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决心。”学生代表、湖南农大农学院2018级学生田云鹤在追思会上说,今年自己获得了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毫不犹豫选择继续留在湖南农大攻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袁爷爷,您种下的水稻梦,我们接棒。”他坚定地说。

  “您不求我们有多大作为,但却时刻提醒我们,要诚实向上,千万不要头顶父亲的光环就忘乎所以。”袁隆平之子袁定安深情回忆,父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讲笑话信手拈来,起绰号入木三分,学方言惟妙惟肖,时时回想,终生难忘。“父亲,您走的时候,或许还有几多牵挂。但您放心,您的家人弟子、挚友同事一定会同心前行,将您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继续传承,发扬光大。禾下乘凉其中,我们一起圆梦!”他说。

  “爷爷虽然很忙,但从不曾缺席我们的成长,您亲自给我们取名字,我们的名字里都寄托着您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和清风明月般的诗情画意。”袁家二孙女袁有清追忆说,爷爷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家里只要有他在,就充满了欢声笑语。他关注孙辈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走自己的路。

  “爷爷低调节俭、朴实无华,无论取得多大的荣誉,依然吃家常饭、穿平常衣、品平民美食,您还经常幽默地说,‘我是湖南人的精神首富’,您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把姿态放低,自力更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绩。亲爱的爷爷,您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精神风骨由我们接棒、永续传承,生生不息。”袁有清眼里满是泪水。

  报 喜

  亩产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袁隆平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毕生追求,无数次的失败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杂交水稻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种植面积累计达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让14亿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不仅如此,中国杂交水稻的种子还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今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170多天来依然捷报频传。

  “敬爱的袁老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向您报喜来了。”追思会上,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轻语诉说,“10月17日,在衡南县您熟悉的那片稻田里,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1号’,晚稻亩产达936.1公斤,加上早稻亩产667.8公斤,周年亩产达到1603.9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完成了您去年12月交给我们的‘亩产三千斤’的攻关任务。”

  此外,海南三亚海棠湾新基地正式启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三大平台有序推进,有力支撑了岳麓山实验室的建设。

  “我们一直谨记恩师‘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的梦想,高起点设计、谋划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国际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和坚守,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1年,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国际市场销量近1500万斤,同比增长30%,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0万斤。您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逐渐变成现实。老师,我们一定将您的杂交水稻知识理论体系继承下来,一定将您的杂交水稻实验传承下去,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造福世界。”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学生廖翠猛报喜说。

  送 别

  悠扬琴声送偶像最后一程

  追思仪式结束后,人群恭送袁老灵骨,礼仪队手捧袁隆平遗像、花篮,缓缓走向墓地。队伍后跟着三台被鲜花覆盖的灵车。第一台灵车上放着袁隆平院士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国旗,家属陪在他身边。送别的人群自发排成两行,跟在队伍两侧。

  袁隆平院士灵骨安放仪式庄重肃穆。全体人员三鞠躬后,向袁隆平院士纪念墓行注目礼、放飞和平鸽。记者注意到,灵骨安放仪式现场,道路旁的栏杆上装饰了水稻,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的名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如水稻般金灿灿的墓盖上,放着一碗稻谷、一碗米饭。碗上写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仪式持续响起小提琴版《我和我的祖国》,由三位小提琴手组成的乐队现场深情演奏。仪式结束后,29岁的小提琴手廖静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很早就了解到袁隆平爷爷喜欢拉小提琴,最喜欢拉的曲目是《我和我的祖国》,因此我们一大早就来到陵园,拉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一点都不觉得累”。她和小伙伴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前来送偶像最后一程,感觉十分荣幸。

  在送别的队伍中,有一群青春的面孔,他们是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学子。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三学生袁雅文说:“我印象中的袁爷爷一直是和蔼可亲的,但对科研事业一丝不苟非常严谨,袁爷爷的种子精神一直影响我大学三年,激励着我前进。”

  更多网友通过留言表达对袁老的敬意:“今天又是泪眼满满的一天,袁爷爷千古,永远怀念您”“往后风吹稻花香,我们都会想起您”“我们要向前辈学习,他们是榜样,心中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这位热爱人民、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科学家,这位为人低调宽厚、亦师亦友的长者,这位任则必勤、执着追梦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但他仿佛又从未离开过我们,他将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刘旭院士恭读的祭文引发人们深深共鸣。

  对于袁院士为何时隔近6个月后下葬,有媒体记者与袁院士助手杨先生取得联系。杨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后各个方面对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视,长沙、江西的家乡等希望袁院士能够归葬到他们那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最终确认安葬在唐人万寿园,另外,唐人万寿园也需要时间做准备。


【作者: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编辑:易隽】
关键词:袁隆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