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付臣欢
最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表示,过往的“青少年模式”将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营造适合其发展的、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不过,即使一切准备就绪,“未成年人模式”也得在家长的成功设置之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这一代的未成年人,是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的一代,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享受着互联网为其搭建的成长快车道时,也可能被卷入用网沉迷、网络欺凌、不良信息等风险地带。因而,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重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在2022年末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下称《报告》),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且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影响重大。也就是说,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肩负着确保未成年人健康使用互联网的重要责任。无论是“青少年模式”还是“未成年人模式”,家长都是模式“通关”的最后一人。模式的不断优化是为未成年人营造更适宜、更安全的网络环境,而只有家长设置使用模式,才算真正按下了未成年人健康使用互联网的开关。
《报告》还显示,2021年,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均不到五成;此外,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存在城乡差异,农村未成年网民教育管理相对不足。这其中,家长和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是原因之一,毕竟“一刀切”的“青少年模式”距离好用、管用还存在一定距离。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模式设置本身存在难找到、操作复杂等问题,加之部分家长对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与服务不清楚、不熟练,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细读《指南》,可以发现不少新措施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的优化改进。尤其是“未成年模式”将覆盖范围扩大为移动智能终端、APP、应用商店的软硬件三方联动,入口设置也将在固定位置便捷易寻,这都将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或切换模式,简化了各类APP使用与限制的设置流程。
然而,监督引导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并非简单的一键进入可以解决。我们在堵住互联网不良信息与服务的同时,不能切断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的适宜其身心健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指南》对此也提出了若干功能要求,如家长可以设置未成年人使用时长的豁免申请,可以将非专属内容池的信息加入到指定未成年人用户的内容池中,可以为特定应用程序设置始终豁免、限时使用、始终禁止使用的权限……这类更加个性化、细节化的设置,无疑加大了家长的操作难度,更加考验家长的网络素养。这就需要考虑得更贴心一些,为家长顺利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中的诸多细节提供帮助,比如同步推出操作视频教学,设置智能引导操作等。
“未成年人模式”正在向更适宜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发展的方向建设,这是件大好事。帮助家长更好地配合使用“未成年人模式”,也是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网络使用习惯,最终成为网络时代具有独立判断力与清醒自制力的网民的重要一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