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星城塾”开讲,非遗传承与时代创新双向奔赴|寻美非遗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杨翠)一针一线绣传承,一言一行话创新。10月21日至22日,“非遗技能提升班”暨“非遗星城塾”湘绣传承活动启动。来自各区县的非遗保护工作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齐聚一堂,在知识产权、文创开发、新媒体运营等领域专家与湘绣大师的对话中,探寻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本次培训旨在搭建产学研对话平台,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融合,探讨保护传承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破解非遗传承中的现实难题。

10月21日至22日,“非遗技能提升班”暨“非遗星城塾”湘绣传承活动举行。 均为长沙非遗馆供图

  多维赋能,筑牢非遗保护根基

  活动现场,专家学者与各代表性传承人围绕非遗保护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军以“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从机制构建、传承模式、产品转化等角度,阐述新时代非遗如何打破传统边界,实现跨界共融。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则聚焦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详细解析法律依据、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向荣直言,这场分享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法律保护的新视角,让知识产权成为非遗发展的坚实后盾。

  数智化转型同样是本次活动的焦点。湖南师范大学陈剑教授以ChatGPT等案例为切入点,强调非遗保护需回归生活,借助数智化浪潮抓住国潮兴起的时代机遇。

精彩的课程,吸引大伙入神聆听。

  双向奔赴,拓宽传承创新路径

  非遗的当代传承,离不开青年力量的注入与传播方式的革新。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笛结合自身“蝉翼绣”专利研发经历,分享了“非遗进校园”的实践成果。如今,湘府英才益清小学、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等多所学校已开设常态化湘绣课程,让孩子们在针线与色彩间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技艺的美学魅力。

  在传播层面,长沙市网络主播协会副会长陈理明带来新媒体运营实战经验。他以“年销七千万的非遗单品”为例,传授流量转化技巧,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保护者提供了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实用指南。

  “既有法律维权干货,又有文创开发方法和教育传承路径,正是我们急需的。”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蒲宇凤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军表示,希望通过这类活动,推动非遗深度融入青年成长与现代教育,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从市民共绣《沁园春·长沙》的接力活动,到校园里的常态化课程,非遗正以多元姿态,在新时代书写着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

【作者:郑湘平】 【编辑:肖彪】
关键词:长沙非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