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益阳品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看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这里是爱国诗人屈原向天发问地、武圣关云长“单刀赴会”发生地、“经世致用”第一人陶澍诞生地、人民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创作地……10月29日,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益阳专场上,中共益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熊炜表示,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十四五”期间,益阳奋力书写了新时代高标准的“山乡巨变”。
GDP增速全省第四,银城益阳变得更有实力
明清时期,因地处水陆交通要冲,资江航运枢纽带来商贸飞速发展,益阳便有了“银城”美誉。“十四五”以来,益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补短板扬优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实现总量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184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26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益阳GDP实现了6%的增长,增速居全省第4位。
实现质量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20年的不足7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8亿元,税收占GDP比重较“十三五”末提高了0.5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14.6%,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人均GDP由“十三五”末的4.75万元增长到6万元。
实现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达到40%,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1.5%提升至2024年的33.3%,位居全省第3位。
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4倍,古城益阳变得更具活力
益阳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洞庭粮仓”等美誉。“十四五”期间,益阳坚持走产业强市之路不动摇,围绕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构建“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铝电解电容器、黑茶制造、船舶制造产业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电路板、先进碳基材料、生态竹木、南县生态稻虾精深加工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
培育了一批特色化产业。电容器、先进碳基材料、电子电路板成为益阳特色产业的三张金名片,铝电解电容器占全国30%的产量,电子电路板贡献全省80%的产值,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近期获得了省政府专项政策的支持。
贡献了一批首字号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10%,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020年的311家增加至2024年的745家,增长1.4倍,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27.5倍。益阳“十四五”期间,成功建成全球第一高冷却塔,成功投运国内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成功下线国内首台最大规格剪切型密炼机,成功送电国内首创使用碳热场的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
涌现了一批重量级企业。实现信维电子科技产业园、金博碳素等115个产业项目投产,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规模工业企业1527家,上市企业达到8家。
实施了一批打基础项目。比如益阳电厂三期提前两个月建成投运,益阳电厂成为全省最大火力发电厂。益阳高铁南站、长益常复线、官新高速、青龙洲大桥等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顺利建成,立体交通更加便捷、现代物流更加高效。目前,还有“全国第二、华中第一”的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金塘冲水库等重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厚植“益山益水”底色,山水益阳变得更加美丽
益阳坚持把“益山益水,益美益阳”作为城市名片,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和城乡统筹,在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益阳的“美”主要体现为宜居、宜业、宜游。
益阳建成一园两中心、资江风貌带等民生工程,中心城区新增健身绿道72公里、停车泊位2.5万余个、口袋公园66个,改造老旧小区565个,实施“三微”项目426个。强力抓好污染防治工作,22家关停石煤矿山完成生态修复,南洞庭湖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Ⅲ类,大通湖总磷浓度下降到0.069mg/L,累计下降18.6%。
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强化,2024年有4个县市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县市区,园区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3位。2025年,益阳把降本增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围绕水电气、用工、融资、物流等方面,出台降本增效若干措施,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4亿元以上。紧盯企业用热需要,搭建从益阳电厂到用热企业的管网18公里,供热成本下降了40%。
益阳文旅得天独厚、乘势而上,获评“文学之乡”,成为国家羽毛球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建设城市。全市创评茶乡花海、桃江竹海等国家4A级景区9家,总数达到12家。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等益阳味道受到众多游客宠粉,成为体验益阳风土人情的必选项。
民生支出超八成,幸福益阳变得更为可感
益阳每年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都超过8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每年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办成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超15万人,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超6万个,创建6个国家级、72个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医圈。
补齐一批民生短板,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创新建设“益老食堂”86家,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益行益善 益老益小”项目获“中华慈善奖”。
有效应对多轮暴雨洪水,成功实现“不溃一堤一垸、不垮一库一坝”。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建成应急广播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