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付臣欢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细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人民”二字的分量沉甸甸:将“坚持人民至上”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部署“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而在长沙的发展脉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湘江之水,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脉动里。
长沙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城市的核心是人,发展的目的也是人。近日,长沙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入选《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25年度报告》,标志着其探索获得国际认可。比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交充值、医保办理、教育服务等日常琐事通过指尖轻触就能解决。技术服务于人、赋能于人,最终成就于人的美好生活——这正是长沙城市治理的智慧所在。
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年前三季度,长沙市进出口总值达211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3.5%;自今年6月起,长沙已连续4个月实现出口、进口双增长……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餐桌更加丰盛,是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是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而长沙能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离不开将“全龄友好”“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
城市的生命力,源于每个人的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长沙产业集群的崛起,就像湘江汇入洞庭,每一滴水珠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从岳麓山下的科创人才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年轻创客,从太平老街的手艺人到经开区的一线工人,这座城市懂得:真正的发展引擎,就藏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智慧与汗水里。
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长沙的发展愿景愈发清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长沙,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十五五”乃至更长的征程中,人民永远是这座城市最深厚的根基和最强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