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无感查出盆腔肿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9日讯(通讯员 黄凯凤)45岁的吴女士(化名)从未想过,一次常规体检竟会改变她的生活轨迹。2024年11月,她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提示存在“盆腔肿物”,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留存详细报告单。身体无任何不适的她,继续着平静的生活——没有腹痛腹胀,没有异常的阴道出血或排液,睡眠、食欲、大小便一切如常,体重也保持稳定。
然而,“盆腔肿物”四个字始终萦绕在她心头。带着一丝疑虑和寻求明确答案的决心,2025年5月12日,她走进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晓琴的门诊。
李晓琴为吴女士安排了详尽的检查。盆腔内存在性质不明的肿物,持续存在超过半年,明确诊断是关键,腹腔镜检查是金标准。在与吴女士充分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后,李晓琴及其团队决定为爱美的吴女士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目的有二:一是彻底移除病灶;二是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肿物的性质。
李晓琴主刀为爱美的吴女士实施了“单孔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手术过程顺利。最终的病理诊断:卵巢良性肿瘤。术后,吴女士恢复良好,肚子上一点手术痕迹都没有看见,顺利出院。
认识卵巢肿瘤的“隐匿性”与诊疗要点
为何卵巢肿瘤常无症状?卵巢深藏于盆腔,空间相对宽裕。李晓琴介绍,许多卵巢肿瘤,尤其是良性的或某些早期病变,在体积不大或未发生扭转、破裂、感染等并发症时,常常不会引起腹痛、腹胀、异常出血等明显症状。吴女士的经历非常典型——她的肿瘤是在无任何不适的常规体检中被偶然发现的。这凸显了定期妇科体检的重要性,是早期发现卵巢异常的主要途径。
影像学检查(MRI/CT)的作用与局限:MRI和CT是评估盆腔肿物不可或缺的无创检查。它们能精准显示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囊性、实性、囊实性)、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及血流特征,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影像学检查通常不能100%确诊肿瘤的具体类型和良恶性。 影像报告中出现的“?”(如“卵巢甲状腺肿?黏液性囊腺瘤?”)代表的是影像科医生根据所见特征提出的鉴别诊断,即几种可能性较大的诊断方向。最终的确诊金标准是手术切除后对病灶进行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入院诊断中的“卵巢畸胎瘤”“交界性肿瘤”指什么?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来源于生殖细胞。肿瘤内常包含油脂、毛发、皮肤、牙齿甚至骨骼等多种成熟的胚层组织。通常生长缓慢,为囊性。卵巢交界性肿瘤(低度恶性潜能肿瘤)这类肿瘤的性质介于明确的良性和恶性(癌)之间。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增生活跃、形态有异型性,但关键特征是没有破坏性的间质浸润(这是诊断癌的必要条件)。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预后远优于卵巢癌,但仍需规范的手术治疗和长期的严密随访。
腹腔镜手术:卵巢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对于术前评估倾向于良性的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其优势显著:创伤小(仅几个小切口)、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短、腹部疤痕微小美观。医生通过腹腔镜的放大视野能更清晰地观察盆腔结构,精细操作。吴女士接受的就是这种微创手术。
为何吴女士手术中切除了输卵管?
吴女士的手术方案(囊肿剥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是李晓琴团队根据她的具体情况(45岁,已近绝经期,双侧附件区多发肿物),综合评估后制定的个体化方案。
保留生育功能的考量: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在剥除卵巢囊肿时,若输卵管外观正常,通常会尽量保留输卵管和正常的卵巢组织,以保护生育能力。
近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部分类型的卵巢癌(特别是最常见、最致命的高级别浆液性癌)起源于输卵管(尤其是伞端)。因此,对于像吴女士这样已完成生育或接近绝经的女性,在进行盆腔良性手术(如卵巢囊肿切除、子宫切除)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称为“降低风险的输卵管切除术”)是当前国际妇科肿瘤学界推荐的做法。对吴女士而言,切除输卵管既移除了潜在病灶,也起到了重要的癌症预防作用。
李晓琴提醒,卵巢肿瘤的“隐匿性”特性,使得定期妇科检查成为守护女性健康的关键防线。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建议成年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妇科检查和盆腔超声(尤其推荐经阴道超声)。一旦影像检查发现附件区包块,应及时寻求专业妇科医生的评估,明确性质,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早发现、早诊断、适时干预是保障女性生殖健康的核心。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