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8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珂 通讯员 黄慧)手机扫码实时查看建筑模型,隐患整改实时预警……湘江科学城科学交流中心项目通过“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构建起智能建造4.0应用场景,成为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的典型代表。13日,记者随长沙市住建局调研组一行探访了这个未来的科创高地。
作为湘江科学城“五大建”之一,科学交流中心项目由湘江集团梦想置业公司投资建设,五矿二十三冶承建。在项目建设现场,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引人注目。
在手机上也能随时查看建筑模型?这个梦幻的场景在科学交流中心项目成为现实。据悉,项目部利用BIM轻量化平台对模型进行处理形成二维码,通过移动端扫描二维码实时查看,对帮助施工人员快速理解设计图纸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项目依托BIM技术攻克多项复杂结构施工难关。针对接待中心23°至45°坡屋面及2.4米悬挑结构,技术团队通过BIM模拟比选12套施工方案,最终采用阶梯式悬挑工字钢下撑杆件工艺。
项目另一项施工难点——会议中心45米超大跨度桁架施工,同样离不开BIM技术深度应用。项目团队通过三维模拟塔吊标准节支撑体系,减少临时支撑用量35%,卸载后桁架回落高度严格控制在15毫米以内。
装配式建造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其装配率超过50%。科学交流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钢结构深化设计直接对接智能生产线,精准指导加工,减少误差和返工;钢结构生产采用数字管理平台与智能生产线,实现自动拆解、自动下料、节点可查、管理可控。
记者了解到,科学交流中心项目在施工阶段全过程构建“智慧建造云平台+穿透式管理”体系,实现了一“屏”管项目。
同时,安监管理模块实现隐患整改实时预警,结合1000余名劳务人员实名制登记及线上安全教育跟踪,严控入场环节,做到无教育不进场,强化一人一档安全教育线上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效率提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