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元臻)11月的湘江笼罩着清晨薄雾,江水在微风中泛起粼粼波光。19日上午,一阵急促的警铃声骤然划破湘江长沙段“三馆一厅”附近水域的宁静,一场模拟真实险情、检验应急能力的水上“大考”——长沙市2025年水上搜救和水域环境污染处置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长沙市水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我是旅游客船1号,在‘三馆一厅’水域与货船1号发生碰撞,我船船体破损,失去动力,船上20名乘客,有6人落水,请求紧急救助。”“旅游客船1号,请立即自救,我们马上组织救助。”……演练总指挥一声令下,宽阔的江面瞬间转变为紧张的“战场”: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率先升空,迅速飞抵“事发”水域上空,进行广域巡查;几艘冲锋舟已如脱缰野马高速驶向落水者,同时,无人智能救援艇也自主驶向目标,它行动迅捷而稳定,精准靠近随波起伏的“落水人员”,成功将其“救”上艇身。阳光下,船艇的航迹在墨绿色的江面上划出长长的白色弧线,引擎的轰鸣声汇聚成水上“安全曲”,岸上观摩区也传来一阵阵低声的赞叹。
未等观摩者的心情从上一幕的紧张中完全平复,更为惊险的“船舶消防”科目随即上演。一艘模拟碰撞后货舱起火的货船瞬间腾起滚滚浓烟,火势借风势迅速蔓延,威胁船体与周边水域安全。应急救援艇迅速利用消防水炮、水枪进行灭火,喷射出巨大的水流准确地喷射到起火区域控制火势,长沙市天心区阳光应急救援队灭火无人机则携带20公斤干粉灭火弹飞到船舶“火源”上方投放,协助实施灭火。在多方合作下,最终“火势”被完全扑灭。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此次演练除了设置船舶失控救助、船舶消防等科目,还设置了水域环境污染等典型险情应急处置,合计调集了应急救援艇、交通执法艇、拖船、冲锋舟、环保船、无人机、无人艇等20余台(套)装备。演练中使用了无人机搜寻落水人员、无人艇水面救人、无人机抛投灭火弹等科技手段,实现了立体化、智能化救援。
此次演练由长沙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市水运事务中心、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承办。据了解,水上应急救援是长沙市水运事务中心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市水运事务中心高度重视水上应急能力建设,不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应对和成功处置了多起水上突发事件,确保了长沙水运安全平稳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