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在五一大道的最东端,长沙火车站庄严矗立,与岳麓山遥遥相望。
主塔楼顶上的火炬造型鲜艳夺目,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红辣椒”,是长沙最具特色的标识之一。每逢整点响起的《东方红》乐曲,更构成了几代长沙人最深刻的城市记忆。
1977年6月30日,长沙火车站正式开站运行,是当时仅次于北京站的全国第二大火车站,63.1米高的钟楼也成为当时长沙的最高建筑。
岁月流转中,长沙火车站目送拼搏者踏上征途,也迎接无数游子归乡,犹如一座灯塔,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巨变。
在长沙市档案馆,泛黄的卷宗整齐归档,无声讲述着长沙火车站建设背后的故事。
档案点击
“不看长沙两个字,就知道到长沙才好”
长沙火车站是京广铁路、石长铁路和长株潭城际铁路的重要交会枢纽,而最初它却并不在五里牌,而是位于现在的芙蓉广场附近。
当时,京广铁路旧线贯城而过,与市内主干道有7处平交,严重阻碍了城区交通,约束了城市发展。此外,急剧增加的客流量也使老火车站不堪重负。
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从决策、设计到建设,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
为了建好长沙火车站,时任铁道部部长万里排除万难,调集众多资源,亲自带领全国著名的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来到长沙,深入建设场地,研究审查车站建设方案。
“长沙新车站的设计,怎样做到一到了长沙,不看长沙两个字,就知道到长沙才好。”1975年3月26日,万里在“审查长沙车站设计方案会议”上,从车站建筑面积、平面图、立面设计到建筑材料、艺术形式,再到站前广场与五一路的建设问题,事无巨细,与大家一一深入研究。
在长沙市档案馆,留存有一份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编纂的《长沙铁路客站建筑技术总结》,记录了不少当时的建设细节。
1974年7月,长沙火车站启动方案设计工作。为了高效高质完成设计任务,也为了集思广益,全国有16个省市的设计院和大专院校参与方案设计,先后提出平面方案60余个、立面方案70余个。
其中,车站顶部别具一格的火炬造型从何而来?原来,在方案审查过程中,明确了长沙火车站的设计造型表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创作探讨中,设计人员提出了各种设想,例如在广场中心竖立灯柱、在外墙设计碑石镌刻毛主席诗词,等等。最终综合各种方案,确定了“在钟楼顶部设计一座比例适当的火炬”这一表现方式。
历史回响
40多万人次参加建站义务劳动
方案敲定后,1975年10月,长沙火车站建设全面动工。
“当时,大家都担心资金和材料不足,根本建不出这样一个火车站。”时任长沙市城市建设局副局长的周瑞生曾在回忆时说,万里来到长沙,承诺铁道部会把资金和材料都下拨到位,“哪怕是向全国募捐,也一定要把长沙新站建设得好一些”,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此外,万里还曾特别叮嘱:“从长沙看,铁路从东面包围了城市,铁路与城市道路立交一定要考虑,不要省这个钱,不然今后不好办,会后悔的。”
当年的11月,长沙召开“支持长沙车站建设动员大会”,发动和组织省、市机关工作人员,驻长部队指战员,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城市居民参加建站义务劳动,各单位为建设工程运送回填土,各有车单位支援运输。
对于长沙火车站的建设,长沙市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当时长沙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参加了义务建设,没有报酬,自带粮食;没有大型机械,就靠肩扛手提。当时,全市有40多万人次参加建站义务劳动,各有关单位支援车站运输材料物资30多万吨。
1977年6月30日,长沙火车站在万众瞩目中建成通车。开站当天,长沙至北京的首趟2次特快列车从长沙站正式始发。此后,从K2、T2、Z2再到现在的D2,从长沙驶向北京的车次编号“2”保留至今。
尤其重要的是,随着全新的长沙火车站建成东移,限制城区发展的旧铁路改线,从此长沙得以“松绑”。
竣工的长沙火车站风格庄重大方又清新明朗,是当时人们在长沙拍照留影的必选地。随着长沙火车站建成,周边人气渐旺,从过去杂草丛生的沼泽和洼地,变身长沙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今日面貌
长沙有望成为中部最大高铁枢纽
轰鸣的列车驶过,引领着时代飞速前行。
2009年底,随着武广高铁开通,距离长沙火车站约10公里处,一座全新的长沙火车南站建成投用,长沙从此迈入高铁时代。
很快,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长沙汇成“黄金十字”,高铁逐渐成为长沙人的出行首选。
长沙高铁西站也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渝厦高铁线的核心枢纽,这座车站总规模达12台22线,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预计年旅客发送量将突破2000万人次,长沙也将迈入“双高铁站”时代。
如今的长沙火车站不再是单一的普速车站,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它已经成为集普铁、城际、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近年来,长沙火车站也历经多次提质改造。今年国庆节前夕,长沙火车站四个主题候车室、全新进站门厅、升级后的指挥中心焕新亮相。改造后的长沙火车站候车能力提升25%,可同时容纳8000名旅客同时候乘。
这座承载无数人记忆的老车站历久弥新,以更安全、更舒适的姿态迎送南来北往的旅客,也见证着长沙发展强劲脉搏。
根据《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未来长沙将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构建“环射”高速铁路和“一横三纵”普速铁路格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也将承载着长沙人民的美好向往,不断勾勒出活力奔涌、充满希望的民生新图景。



